我需要明确自己的摄影主题

前注:如无特殊说明,本文的摘录均取自"摄影的艺术 (世界顶级摄影大师)" by Bruce Barnbaum, 樊智毅

“你的兴趣是什么?只有你自己可以回答。但这个回答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如果你要创作有意义的摄影作品,就必须专注于那些你最感兴趣的领域。不仅如此,你还必须专注于那些你具有强烈个人想法的领域。”

这是一个被大师们多次强调的心得:兴趣是第一导师。 而如果没有兴趣会怎么样? 不得不说,下面这段话里描述的感受似曾相识。。

“在日常对话中,你是否尝试过在你不感兴趣或没什么见解的主题上,说一些具有意义的话?这是不可能的!你无话可说,因为你不感兴趣。不过,这一般不会妨碍你继续讨论。正如人们谈论没有兴趣的话题一样,他们也可以拍摄其不感兴趣的事物,而结果是一样的:枯燥乏味。”

这个例子也很生动:

“以一个伟大的演说家(例如丘吉尔或者马丁·路德·金)为例,如果我们让他们对缝被子这个主题作一次激情洋溢的演讲,他们是没法做到的!他们无话可说,因为这不是其话题所在、其激情所在。他们需要在自己的主题上展示伟大的演说才华和说服技巧。”

大师们的作品一般都是风格非常一致的,因为他们很专注。 而正是专注,才让他们成为大师。 世界上的沃土那么多,但如果仅仅局限于走马观花似地去游览这些土地,而不是选择一块进行深耕,也是不会有任何收获的,这同时也是最近自己对科研的一些感悟。 现在慢慢认识到,所谓的“鄙视链”,一般都是处在起跑线上犹豫的选手对于前途望而生畏的感叹。 真正在赛道上奔驰的专业运动员,是不会有时间和心情去思考这些的,因为对于他们来说,他们的领域跟“上游”和“下游”领域之间的区别仅仅是赛场的不同,而每个赛场都有足够激烈的比赛来供他们忙碌、有足够大的荣誉来供他们争取。 用Stephen Covey的话来说,这叫富足思维(abundance mentality)。

“而伟大的摄影家则知道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、什么是他们觉得乏味的,也能认识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,并专于自己的兴趣和强项。他们会定期地在其他领域进行一些尝试,来扩大自己的兴趣范围并改进他们的弱项(你也应该这样),但他们不会把尝试性的拍摄和严肃深刻的表达混淆。 韦斯顿不会拍摄瞬间发生的事情,纽曼不会拍摄风景照,尤斯曼不会拍摄不幸的社会成员,阿勃丝不会印制出超现实效果的多重影像。他们的每一位都专注于自己兴趣最大、本领最强的领域。他们或许可以在其他领域创作出不错的作品,但这些作品的永恒性和冲击力会大打折扣。他们,还有其他伟大的摄影家,都睿智地决定在他们最擅长的领域内创作。”

回到正题摄影上。 我从一年半前认真对待摄影以来,还没有真正对什么主题感兴趣过,或者说没有坚持下来。 刚开始是带着18-200mm套机镜头,在大街小巷里漫无目的地穿梭,不知道自己想拍什么。 就算偶尔看到感觉有意思的东西,也不知道该怎么把它们记录下来。 几乎所有的题材都是一时兴起、浅尝辄止,尤其是在买了新设备之后拍一些适合新镜头的主题。 比如当时买了85mm f/1.8镜头和三脚架,也在拍了一两次自拍照之后便再没有尝试过,虽然后来有过一两次的冲动;买了70-300mm长焦镜头也就拍了一两次鸟;买105mm微距只拍了几次蘑菇;买10-20mm广角镜头也只拍了几次建筑。 说来实在惭愧,微距和广角镜头让自己满意的两张照片,还都分别是在刚买这两支镜头那会拍下的:

蘑菇,105mm微距
蘑菇,105mm微距
“箭头”,10-20mm广角
“箭头”,10-20mm广角

其实很多摄影题材都有吸引我的地方。 拍摄旅游题材可以收获各地的美景照,但是前期需要对目的地的人文、历史甚至天气和交通等都要有充足的了解;拍摄微距可以把渺小的事物以震撼的角度展示出来,前提是我有足够的耐心去做细致入微的观察;长焦摄影可以让我把美妙的野生动物拉近到眼前并展现给观众,但是难度不亚于狙击一个不确定的目标,而且前期对动物习性的了解也是少不了的;风景摄影可以展示人类建筑或是大自然美景的震撼,但是创意角度的选取、怎么避开人群或者让他们很好地融入画面、在什么样的天气拍摄等等也是让我很头大;而人像摄影不仅需要自己的审美观点,还需要建立好跟模特的关系或交流——如果我有模特的话。

“在更深的层次上,除非摄影师和主角之间有着友好的关系,否则任何尝试都不可以为你的肖像摄影增色(即使没有友好的关系,也至少有实质性的沟通或强烈的第一印象)。摄影师应该认识主角,对他感兴趣,对他有一定的看法,并努力把主角的个性以最强烈的方式表达出来。有时,摄影师必须强烈依赖于第一印象,因为他往往很难花上足够的时间来完全了解主角。”

总而言之,任何题材下好的作品似乎都离不开前期做大量的功课。 我明显是摄影态度还不够端正:想要好的照片又总嫌弃过程太辛苦,能静下心来看些摄影教材也是从前不久才开始的。

没有什么好的照片是靠运气得来的;就算有,也需要提前把基本功练好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。 我无法忘记刚买D7200的时候,现实给我的一次教训。 当时拿着刚到手的新相机,兴致冲冲地就上街取景了,然后拍下了这张后来很快意识到问题很多的照片:

网红墙下睡觉的猫,未调修
网红墙下睡觉的猫,未调修
那天我很幸运,因为偶遇了这面网红墙。当时还不知道这面墙小有名气,只是觉得这句话很醒目、很有个性,最关键的是下面长凳上有只睡觉的猫,就像是有人专门安排的一样! 然而那天我也是很不幸的,因为首先我当时拍照不会构图,把画面重点的猫放到了左下角非常边缘的位置;其次没有足够了解相机的设置,所以没有记录下来无损的照片,给后期调整带来了很大的限制。 所以当我把这张照片分享到社交媒体上之后反响平平,甚至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只在阴影里的猫,反而被占据画面大部分的、高对比的墙吸引了。 其实即便我现在有这样的机会,也还是很难拍好这个场面的:墙上的涂鸦太大、太醒目;猫的位置不合适,很难作为主体被突出。 当然,要想拍的比我这张好,还是很容易的,毕竟这张照片已经不能再烂了,哈哈! 我当天拍了好多张,其中也有些角度好点的,但无奈当时自己太傻,把那些照片以“锐度不够”删掉了。。。 都是新手学费啊! 这样的事情当然是少有的可惜。 但如果我不练好基本功、不找到自己的摄影风格,我还会继续浪费快门数。

后来我又多次拜访过这面墙,可惜再也没见到有猫在下面睡觉了。。


后记:在后续对本书的学习中,看到了作者对如下作品的介绍,让我重新燃对猫那张照片的一点信心。

乞女 by Bruce Barnbaum
乞女 by Bruce Barnbaum

“虽然乞丐是视觉中心,但你不会立刻就能发现她。她太小了,无法马上就看得到。但只要你发现了,影像的性质就完全改变了。”

从Barnbaum的这幅作品里,我认识到有时候对作品的一些打破常规的解释是有必要的:既然大师可以把主体放在不显眼的位置,那么我为什么不可以呢? 只要我给观者足够的引导和解释,比如这里标题只提猫,等观者发现猫的时候,依然可以体会到我当是看到这个场景时的感受。

睡觉的猫,抢救版
睡觉的猫,抢救版

这里对照片进行了裁剪和黑白处理以过滤掉颜色干扰,并做了split toning以使猫和墙的色彩略有分离。 当然,这里叫它“抢救版”,是因为它离一幅好的作品依然还很远。 如果我再有这样的机会,我会把机位左移,以尽量把猫放在更显眼的位置。

江少杰
江少杰
人工智能博士生

本网站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。有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。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